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概况】 学院历史沿革、现有学科专业情况、基层学术组织情况、师生人数等。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英文名称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简称我院)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战术导弹部分组建的航天工程系,1978年正式招收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和导弹制导专业4个专业的本科生。1987年军工专业实行军民互转。1995年在航天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及供热通风及空调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基础上组建建筑工程系。1997年增加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99年飞行器设计专业恢复招生,数力系的力学专业并入建筑工程系,同年组建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经学校批准学院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航天工程系)。2007年9月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恢复招生。2008年成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同年5月经学校研究决定,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院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目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3个专业暂停招生)。拥有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防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专任教师115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1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各类学生2059人,其中本科生1350人,硕士研究生565人,博士研究生144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0人。

学院机关:

综合办公室  教务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基层学术组织:

航天工程系  工程力学系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先进动力与热工技术研究所  

其他组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航行器跨介质技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省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学科建设】 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完成情况、专业建设情况、评估、认证、排名、获奖情况等。

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依托先进复合材料与力学、多相流体动力学两个“兴海”学术团队,“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航行器跨介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梳理学科方向。深度参与及有力支撑冲击动力学、海洋新能源、舰船减振降噪技术等中心及核安全与仿真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

【教学工作】 教改情况、导师队伍建设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情况、评估、认证、教学、人员获奖情况等。

学院开设本科生课程138门,研究生课程99门;2022年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5人、新增硕士指导教师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5人;获批教育部“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1项;备案校级本科教改项目7项,备案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8项;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获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2人荣获校级“十佳教学能手”称号;荣获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1项;荣获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案例1项;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精品案例22项;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项;2人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设计A、B类优秀论文指导教师;1人荣获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本科毕业设计二等奖指导教师;5人荣获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本科毕业设计优秀奖指导教师;7人荣获2022届校优秀论文指导教师;7名学生荣获校本科优秀论文;1人荣获“2021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1人荣获2022年校优秀博士论文;1人荣获黑龙江省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人荣获黑龙江省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指导教师2人荣获黑龙江省力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

【科研工作】 科技管理体制建设情况、科研经费情况、立项情况、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情况等。

学院科研到款5607.23万元,签定合同总经费7216.65万元。重点科研项目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央军委科技委前沿创新、军口专项以及省重点研发项目等一批项目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4项。学院重点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工作,通过制定奖励办法促进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快速提升。年内发表文章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14篇,EI收录128篇;申请专利47项,授权发明专利46项,专利转化2项。组织各类科技讲座13次,扩大学院年轻教师的学术视野。

【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建设情况、 师资引进、师资培养、高水平人才获奖等。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型教师112人、教学为主型教师1人、实验技术型教师2人,学生思政教师7人。引进高水平研究人员6人,具有1年及以上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45人。选派7人参加线上岗前培训(骨干教师进修班、高级研讨班、专题研讨班等)。

【党建工作】 支部建设情况、党员发展情况重大活动开展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安全保密情况、获表彰情况等。

现有党支部31个,其中教工党支部6个,学生党支部25个,教工党员87人,学生党员533人。全年共发展党员101人(含教工3人),预备党员转正280人。全年组织2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共计223人。

学院党委以专业思政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小航故事会——书记联合思政课,被校网要闻报道,获得学校首届党员教育好课程第一名。提出1+1+1支部融合机制,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增校级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各1个,工程力学系教师党支部被评为首批省级样板支部。所有教师支部工作法均被学校认定,其中,A、B类各2个。组织航建全家福摄影、毕业生学士服赠予、三八节厨艺比拼、中秋节新生送月饼、抗疫短片拍摄和节假日慰问困难党员及离退休教工等活动,营造“航建有我、我有航建”的文化氛围。

【学生工作】 重点活动开展情况,科技创新情况、获表彰情况,就业、考研情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学院进一步强化寝室文化建设,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2022年举办“典型引领“系列讲座、第五届“我心飞young”研究生学术英语演讲比赛、学术文化月系列活动、校园文明月活动、学术诚信专题教育活动依托学生课外科创俱乐部建设,2022年,学院共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龙江建工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优路杯BIM技术应用大赛、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共创杯智能建造竞赛、第五届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第十届TRIZ杯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等重大比赛。此外,荣获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彩虹服务队获第十届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22届本科毕业生(352人)就业率95.17%,升学率60.23%(学院本科生升序率首次突破60%),2022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33%、博士生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质量维持平稳,近50%的研究生就业于国内100强单位。学院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院十四五规划重要发展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开拓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积极承办各级别比赛,首次独立承办国家级重大科创赛事,成功承办第十届TRIZ杯中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开拓了学生眼界。学院已在中建三局、中建一局、中铁建工、河北省建工、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山西淮海工业集团、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北京中核四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中建铁投集团、华东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公司、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20余家单位设立实习基地。

【实验室建设】 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情况、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评估、获奖情况。

全面启动大型仪器设备集约化管理和共享,完成电子扭转材料试验机等4台设备的安装调试,淘汰报废一批老旧设备,为实验室发展拓展了空间,保障了实验教学和使用功能,完成了新工科课程实验条件建设任务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材料力学实验》的线下网授课,开课18学时,共1510名本科生受益。学生学科竞赛取得新突破:围绕重点项目,挖掘资源,重点打磨。通过开展“一院一品”、“一院一节”、“科创委员沙龙”等系列科创活动,组织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竞赛,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建立激励政策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全年科创成绩取得了新突破,《海洋保卫者——重防腐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海洋工程涂料》《白衣护盾-便携式主动换气消毒面罩》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黑龙江省金奖;《白衣护盾-便携式主动换气消毒面罩》《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海洋“医”声-船舶全频噪声终结者》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金奖,《“唯快不破”——超快速抑爆隔爆多功能一体化装置》《碧蓝护航者——基于冷挤压强化技术的开缝衬套产品》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银奖。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黑龙江分区赛团体三等奖3项、优秀组织奖1项;2022中国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第八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国家三等奖4项;第十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国家银奖、铜奖各1项、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2项。2022年度学院共获得203项省级以上奖励。

【对外交流暨港澳台合作】 引进国外智力情况、师生国际交流情况、国际科技交流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等。

2022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人次,学生线上参加国际会议4人次。交流国家主要有日本北见工业大学、北海道大学、澳门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为出国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2名研究生。